傳統設計正在進化的跡象

在臺灣產業中,設計看似不被重視,但是早從1979年那個勞動密集的年代開始,對外貿易協會就已經開始提供產品與包裝設計的服務給製造產業;不過臺灣政府漸漸地發現,這樣高度依賴的情況導致自主研發的實力在企業間逐漸下降。1980年開始長達15年的輔導計畫啟動,協助製造業從生產代工轉型為原創型設計製造業(ODM),到2000年,政府開始推廣“品牌臺灣”計畫,部分產業開始進行原創型品牌製造業(OBM)的轉型。從輔導產品設計到自主產品設計,從產品設計到品牌設計;即便設計的核心都是透過創造思維解決問題,但是解決問題的對象不斷在轉變。

設計產業的下一步

正是因為設計不斷在轉變,我們今天主要要跟大家介紹什麼是循環設計。由循環經濟的推廣者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以及知名設計公司 IDEO在2017年提出循環設計指南,其中提到該怎麼讓材料循環已經不在只是一個產品本身的設計就可以完成,從產品設計到互動設計,再到整個商業模式的規劃,循環設計師較傳統設計師而言除了要了解材料循環的重要性以外,我們在設計者在循環經濟中扮演的6大角色類型一文中也有提過,設計師在每一個環節所要實踐的背景知識也大不相同,也因為需要規劃的範圍非常龐大,這個角色更像是企業的「創新策略夥伴」而非單純執行設計的傳統設計師。而什麼是循環設計方法,指南終將方法分成四大流程,了解、定義、製造與釋出;而這四大流程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其中造成循環的關鍵因素就是在釋出後,不適單純的探究金錢收益或KPI(關鍵表現指標),同時也從材料的循環面與相關商業夥伴的角度切入,透過事先設計的學習系統以及追蹤專案的進行,進一步的去思考哪邊做的不夠周全,該如何使設計案更加完整;也就是說在實踐循環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已經不再是把產品設計完就沒有後續了,與環經濟的概念相同,他們需要為自己的產品負責,在製造階段的系統中規畫完整的學習機制(或反饋回收機制),進而方便了解產品材料的去處,是循環設計與傳統設計最大的不同。
<a href="https://www.circulardesignguide.com/" title="https://www.circulardesignguide.com/">The Circular Design Guide</a> by the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and IDEO
The Circular Design Guide by the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and IDEO

將會消失的設計師職業

De los Rios在好的設計增值服務中提到:「設計師現在應該是解法提供者,而非物件創造者」。臺灣在2019年時,設計研究院針對139間臺灣在地設計公司的情況進行調查,其中各個設計公司統計出未來三年期待可以發展的設計服務排行前三名分別是:商業規劃、社會創新與文化創意,設計本身已經不再是創造事物這一種說詞,在臺灣的設計產業中雖已經漸漸浮現,但還是非常緩慢。早在2016年世界設計研討會中,全球設計巨頭早已指名包含用戶經驗(UX)設計師、視覺設計師、傳統工業設計師與設計調查員,這五大類設計師將會消失。設計是一個隨著時代而演變的產業,因為上述職業業務範疇過於單向不夠全面所以容易被取代。所以今天我們應該要問的是,未來的設計師,到底需要具備哪一些能力呢?又有哪一些全球議題設計師需要內化為新的技能,來協助產業呢?
引用資料:封面圖片引用自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