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社會加值 (Social Value)

可以使人與人之間建立聯繫的設計,為積極的社會互動創造或增加機會,增強社會認同感和公民自豪感,鼓勵社會包容並有助於改善社會健康﹑繁榮﹑士氣﹑商譽﹑行為﹑安全與保障。社會加值可能比較抽象,不過我們從政府計畫案中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可以窺見社會加值的潛力,許多政府計畫案的結案KPI都會設定,達幾個人員的被聘用,這類與經濟表現無直接相關的指標,變相的指向設計是可以促進產業與社會發展的。如果要從循環經濟的案例來舉例,我們可以以荷蘭作為學習的對象,具2019對於荷蘭循環經濟發展狀況做調查,循環經濟已經提供了超過50,000人的就業機會,也降低了25%的進口依賴;臺灣是一個高度仰賴進口的國家,透過設計引發商業機會,進而創造循環聚落,無疑能大幅地提高社會加值,讓整個產業與國家更健康繁榮的發展。

5. 環境加值 (Environmental Value)

關注世代間的公平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防止消耗稀缺少量資源,因而產生了增值,即對當地的健康和污染有直接的影響。其大原則包括充滿彈性且靈活的,健全且低維護成本,使用全生命耗損(whole-life cost)方法。環境加值是循環經濟的要點,不過我們一般認知的升級回收成產品,其實是交換增值而非環境增值,環境增值我們將著重在相似交換價值,但其設計對環境更為友善,甚至沒有傷害。這邊我們舉IKEA的產品案例,透過材料的循環使用,每一個零組件的模組,更長遠的去看每一個材料的完整生命週期。透過設計讓一樣價值的家具,有著對環境更安全永續的製程與材料,而這也是循環設計中我們所在意的一個關鍵環節。

6. 文化加值 (Cultural Value)

文化使我們成為我們。這種加值對城鎮或城市豐富度有卓越的貢獻,它與地理位置和環境關係,或是更廣泛的歷史發展模式和在地認同有高度關聯。文化價值可能包括考慮更高層次的問題,例如象徵主義,靈感和美學素養。近年來文創商品、園區與產業在全臺各地遍地開花,隨著臺灣民主意識與美學素養的高漲,相同的產品有著不同的圖騰或材質詮釋,就會有不同的價值體現。在循環經濟上,我們更為重視的是材料與人們間的消費文化轉變與促進,它不像是文創商品以既有文化做為基礎進行轉譯,循環經濟更像是透過文化加值在創造另一種文化高度。舉例來說,台灣電力公司的台電文創,透過循環經濟,開創一整間企業對於材料重視的文化,進而促進更多創新與永續的計畫。
Images Credit:台電文創
Images Credit:台電文創
從以上六種好設計的加值,或許你會發現,很多設計案並不是單單只創造一種加值,而是會有很多層面的加值產生,我們如何投資並與設計合作,共同發展出對於企業甚至是國家而言最大的價值,是我們需要思考的;隨著時代與環境的變遷,我們所需的設計服務也不將僅侷限在傳統產品與視覺設計,更多的是服務與數位的轉變,乃至於整個系統的規劃,需要更全面且前瞻的去思考設計服務,將是設計產業未來的挑戰。
引用文獻與數據:
  1. Macmillan, S. (2006). Added value of good design. Building Research & Information, 34(3), 257–271. https://doi.org/10.1080/0961321060059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