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反映出的社會潛在問題

臺灣政府起初推動的五大政策:「亞洲矽谷」、「智慧機械」、「綠能科技」、「生技醫藥」、「國防」,在安全與經濟發展上是極具可行潛力的;但是為何最後變成5+2的產業創新政策呢?經濟與社會學者建議臺灣政府應該也要重視「新農業」與「循環經濟」這兩個重要的議題。何謂「新農業」呢?由過去傳統農業以糧食生產為主軸,發展出兼顧生產、生活、生態的現代農業,建立在現代農業與小農發展全盛的基礎下,行政院農委會對於「新農業運動」的方向,希望總合產品研發、升級、產銷及消費安全,以創意進入農業,青年活力從事農業,整體農村的生態與魅力保存,三大環節來完整「新農業」的目標。

新農業與循環經濟的連結是材料的永續

綠盒設計有幸在國立成功大學循環經濟學程張松彬教授的邀請,一同前往參觀屏東農工循環基地(Pingtung Circular Hub),能夠進一步的了解在農業中如何以產品研發與創新發展,實踐下腳料的價值升級達到材料循環。我們可能會忽略一個小觀念,可能會有人認為,回收這些材料的必要性不高,即便不再利用,他們也不會對環境造成負擔。不過在養成一個農作物的過程中,需要投入的水與能源是不小的,處理下腳料不論是掩埋或焚燒,都會造成生態平衡的影響;種種因人類活動而產生的外部成本,在實踐循環經濟的過程中,降至對環境最低的影響,是我們都樂見的。
農產品展售空間
農產品展售空間

不只環境的永續,經濟永續也是循環的魅力

參訪當日,我們手上每人一瓶黑洋蔥口味的氣泡飲,勾起了每個人對於何謂黑洋蔥的興趣,把菜頭經曝曬醃製與發酵過程,使其得以保存且營養價值大幅提升;洋蔥是屏東車城的知名農產品,產量過剩缺少倉儲是一大隱憂,工研院鎖定洋蔥的主要成分槲皮素成分(quercetin)以定溫熟成技術,大幅提升營養素、保存期限與經濟價值。除洋蔥以外,檸檬皮的再應用,也是令人映象深刻的,透過嚴謹的實驗過程,成功的將檸檬皮再至為乳牛飼料,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合作觀察牛隻攝食、泌乳與乳質分析狀況,意外的發現乳牛對於新飼料吃的快樂並有減少放屁狀況發生,再經濟產值上更是擁有可觀的潛能。

創新研發與設計的背後

不論是新農業或循環經濟政策已在臺灣呼籲多年,其背後需要臺灣在地的研究與研發能量支持,才有辦法完整一個個精彩案例;在這些新聞稿與故事背後,我們鮮少去關心研究設計人員投入的時間與心力,除了不斷累積的學識背景外,過程中一次次的嘗試與失敗所投入的成本,相信也非常可觀。如同企業會投資設備與技術開發,循環創新與設計也同樣是一條重要的投資策略,原料與廢料的應用發展以及產線的循環最大化,即便艱辛且緩慢,但研究證實循環經濟創造出的價值不容小覷,降低對環境的傷害的同時,我們的經濟成長的也將心安理得。
與張教授(左一)及其他共同參訪人員合影
與張教授(左一)及其他共同參訪人員合影
相關連結:屏東農工循環基地(Pingtung Circular Hub)

團體照片:國立成功大學張松彬教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