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Leafer 吳總監 很榮幸受到台電的邀請,前往臺北信義新天地A9的九樓參與臺電循環經濟特展:迴家,過去一年裡,臺灣電力公司、KPMG、成大創意基地C-Hub與五位設計師共同針對台電廢棄材料進行價值提升的再生規劃,該展覽除了設計師們再生的作品以外,同時也整合了臺電在永續的公司願景與努力、相關發電材料副產品的應用,與臺電文創規劃的循環商品等四大區塊。以循環居家為主題,帶民眾一同想像未來的生活模式,今天就讓綠盒帶你一同以該展覽為起點,探索循環設計的價值吧!
Photo credit: Po-Chung Chen
Photo credit: Po-Chung Chen

設計占材料循環度80%的影響力

國立成功大學C-Hub執行長 劉舜仁教授,上台的第一句話就是:設計影響了80%的材料循環度。我們在製造公司循環經濟轉型的兩個步驟:評估與機制一文中,我們了解到在製造業的永續轉型過程,撫育創新是其中一個重要機制;而臺灣傳統製造業永續發展的關鍵一文中,我們可以得知臺灣傳統製造業永續發展的關鍵為設計創新;而設計在轉型的過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早已不是鮮為人知的議題。在循環轉型的過程裡,我們常常會忽略了最源頭的規劃層面,忙著處理資源回收卻忘了價值提升;這次計畫綠盒設計能夠與台電高層及KPMG顧問公司像是夥伴一樣針對一個共同目標侃侃而談,不難看出設計規劃正在往更高層面的系統做整合與協調,不僅僅是產品的美學或使用友善度,更多的是如何將產品模組量產的商業價值,如何從配電設備的一開始就做型態的轉變,以利二次生命的成本降低,這些探討一步步地建構出臺電的循環經濟系統流程,也可以了解到透過設計師橫向溝通對於轉型的重要性。
Photo credit: 鐘立愷
Photo credit: 鐘立愷
循環設計服務中,倘若設計師能夠更全面的了解整個大系統,設計師扮演的不應是單純的甲乙方的利益關係,而是需要真正的理解並考量金流與材料的合作關係;設計服務依然有價,且服務也需一併被考慮在成本中,在溝通與共創的過程中,協助轉型企業建立起一套哺育創新的機制。
Leafer 總監 吳泓瑞
影片由微光攝影工作室製作,由臺灣電力公司受權宣傳使用

建立橫向溝通的機制讓計畫事半功倍

臺灣企產業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遇到困難與挑戰做了再說,不過同時這也是一個耗費大量成本的隱憂;臺灣人因教育制度與民族性影響我們對於未知相對保守,對於嶄新概念的即便它再好,也很容易只看見不完美的部分而難以真正貫徹與實踐,這也變相地造就我們的循環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的局面。本次展覽有4+1個主要的區域,台電本業的永續能源轉型、電能副產品的材料應用、台電文創的循環商品、退役材料的再生應用,以及最後也最重要的未來循環居家想像留言板。臺電勇於跨出的第一步是每一個企業有目共睹的成果,從展覽的規劃,我們不難看出這些作品背後需要多少單位的整合與橫向溝通,而如同KPMG黃正忠董事長提及這個展覽只是一個起點,接下來不論是臺電在更深入地規劃量產,或更多企業因此受到啟發,甚至是觀展的民眾對於未來居家有所想像,本次臺電循環經濟特展:迴家,無疑都已成功。
展出現場<a href="/case/rebloom-outdoor-structure" title="/case/rebloom-outdoor-structure">Rebloom</a>
展出現場Rebloom
展出現場<a href="/case/rebloom-outdoor-structure" title="/case/rebloom-outdoor-structure">Rebloom</a>
展出現場Rebl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