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傳統製造產業的危機與潛力

探討臺灣傳統製造產業前我們要先了解何謂傳統產業,傳統製造業即不包含3C與電子設備製造業之其他製造業,由上述分類來說,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所謂傳統產業,其實是會隨著時代的不同而轉變的,是一種相對於某個時代而言的傳統(如電子科技等)。在《傳統產業維新策略之研究》報告中,統計出了「傳統製造產業」企業家數量上,由1991年的約128K成長到約133K的數量,而從業人數卻是1991年的約2164K漸漸下降至2006年的1829K。簡單的數字可以看出臺灣傳統製造業正在往小而美的多元狀態轉變中,由企業數的增加可窺探傳統產業並非一般人所認知的「夕陽產業」,如何找到每一間企業的定位,將會是臺灣傳統製造業的重要課題。

把握三大環節創造循環經濟轉型

2019的商業期刊中 Vinit Parida 等人透過內容比較分析了六間大型製造公司,以及與他們合作的上下游廠商(工業生態系統),並發展出一套製造業循環化轉型的模型,與其他經濟模式無異,脫離不了的三大環節:第一項為外部環境評估(市場需求與法規),第二為商業模型評估(經濟永續性)與第三項的生態系統夥伴評估(技術可行性)。從下圖表可知在準備評估階段到機制建立這兩大階段,皆針對這三大環節去做系統上的完整,最後的產出可以預見經濟、環境、社會三大面向的益處。
製造業循環轉型的兩大階段
製造業循環轉型的兩大階段

因循環而產生的生態系統夥伴關係

過去的製造思維,我們不需去考量原料的稀缺以及廢料的汙染,在循環經濟中,這個“材料”的議題是需要被重視的,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生態系統夥伴並建立出一套機制,比如,木材家具公司的木塊下腳料,可以是木合成版建材公司的原料來源。從對材料的重視,我們需要重新檢視生產過程不必要的材料浪費,前期產品設計的便於維修,到後續產品服務時的回收系統,循環生態系統夥伴關係,除了上下游以外,我們應該重視的是整套機制建立的策略與完整性,重新思考「下腳料」與「廢棄物」等字眼,讓夥伴關係維持且共創完整的買賣經濟模式。
數據來源:經建會2012年《傳統產業維新策略之研究》報告。
封面照片:中菱建材有限公司提供
文獻參考:Parida, V., Burström, T., Visnjic, I., & Wincent, J. (2019). Orchestrating industrial ecosystem in circular economy: A two-stage transformation model for large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01, 715-725. https://doi.org/10.1016/j.jbusres.2019.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