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獲益型

高品質模式

透過產品生命週期較市場競品長上許多,通常使用不易損壞的原料與部件組裝方式;或者產品功能較其他商品有效或健康等,通常為藥性或食品等可被量化或經區塊鍊溯源的資訊。

主要獲益來源

販售與品質相應的高單價商品

可重置耗品模式

有別於傳統消耗品或稱剃刀與刀片商業模式,此模式為長壽的主要產品,並搭配販售 1. 可回充或回填的 2. 可被大自然再生的消耗材料,於主產品生命週期期間不斷地販售來進行獲益,通常使用便於安裝或回填的結構或是直接接觸衛生用品個別區塊。

主要獲益來源

販售高頻替換的可重置消耗品

副產品共生模式

又稱產業共生;將自身副產品規格化後,販售給其他企業或與其他企業進行物質交換,通常為不需要經過第三方處理材料。

主要獲益來源

販售良好的副產物規格品

再生料販售模式

並非傳統印象之資源降級回收,本模式更傾向於透過成熟的製程與技術,將廢棄物或下腳料再生為品質相同的原料,通常會有相應的設備進行處理,其再生後的原料往往伴隨著性能標章。

主要獲益來源

販售高品質的再生原料

服務獲益型

壽命延長模式

又稱差距利用,透過利用生命週期的延續與落差,提供修復與再製造服務,通常使用於高單價、高情感價值或高市場性的商品。

主要獲益來源

產品生命延長換算價值收費

使用權租用模式

又稱租用模式,以租借產品使用權給使用者使用,而使用者並不擁有該產品,通常以使用次數或時間計價,產品為非高頻率使用或限制條件較多的物品。

主要獲益來源

高頻率的使用與訂閱收費

效能服務化模式

又稱產品服務化,以提供商品的效能或功能而非產品本身,使用者往往不會使用到產品,而是享受產品帶來的效能。

主要獲益來源

優秀的服務體驗收費

共享平台模式

又稱雙邊平台模式,以提供更便捷的交易模式來促進資源利用率,通常平台主並不會擁有任何產品,而是媒合閒置的物件或空間給需要的使用者。

主要獲益來源

高頻率交易中的費用抽成

全新的設計創新思維,實踐商業模式轉型。

"產品 80% 的環境影響受到設計階段決策的影響。"這裡的設計階段可不是畫畫產品圖這麼單純,更多的是探討產品為何而來?以及要去哪裡。唯有大量的"服務設計"環節才能真正地把每一寸材料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產品設計:耐久設計

提升設計規劃、研發品質,使產品在物理與情感上都耐用,不需要頻繁維修或更換,以延長產品使用期限。此處物理上指產品的平均生命週期很長,情感上指使用者願意使用該產品很久。

產品設計:適應性與可升級

設計或使用可升級的零組件,使產品具備升級硬軟體功能或可擴展性,減少隨市場喜好或環境改變的汰換。此項更著重再減緩使用者端因便利性或喜好改變而更換。

產品設計:模組化設計

零組件規格化以提升相容性,使產品易拆卸、維修、再製造與升級,進而達到產品長期規畫。此項更著重在減少生產端對於產品維護或替換的額外成本與材料耗損。

產品設計:材料選擇

以無毒、耐久、可再生或可分解材料為原則,系統性評估產品使用情境與生命週期,審慎選用最合適的材料。此項產品使用情境的評估包含使用者習慣與整體產業對不同材料的處理技術。

服務設計:供應鏈溝通

以達成共同獲益為目標,規劃完善的溝通機制與數位工具,以串聯上中下游供應鏈合作。此項重點在於打造一個更友善的服務方法,大幅度降低跨企業之間的溝通成本或促進溝通提升跨域整合。

服務設計:市場需求創造

深度分析客戶或使用者期待,以創造需求為核心,找尋重新塑造市場的服務。此項更著重在創造一個新的需求及生活體驗,而非滿足既有市場缺口,具備一定程度的創新性。

服務設計:體驗流程優化

分析客戶或使用者的痛點或潛在需求,創造新的觸發點來優化整體服務流程,以提升客戶黏著度與體驗,同時降低服務成本。通常會進行服務藍圖的梳理與大量使用者調查。

服務設計:逆物流系統

規劃良好且有效的系統與規則,提高使用者參與意願,並與物流企業合作,將客戶或使用者的產品如何收回廠內的路徑進行梳理與檢視。創造翻新、轉租售或回收的獲益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