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是一邊這樣做生意一邊買贖罪券做ESG嗎?

循環經濟在談得從來就不是環境保護而已,回到材料經濟效益才是真循環。對於企業而言做ESG感到很無力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因為ESG探討的三大議題:環境、社會、治理,與經濟面事實上並沒有嚴謹的強連結。當然,持續既有的獲益方式,同時買個碳權來平衡報告書內容是簡潔有力的策略,但是並非長遠之計;唯有真正從源頭開始創新,找到經濟與環境的聰明互動方式,才有機會有系統地改變整體結構,進而擴及社會與治理面的真正永續。

砸錢達成企業社會責任

G
S
$ $
商業模式無連結
$ $
E

治理

社會

經濟

環境

自帶影響力的商業模式

G
S
$ $
$ $
循環商業模式
$ $
$ $
E

打造自帶影響力的商業模式 不僅保存更要創造資源經濟價值

過去近10年的實務經驗讓我們認識到,沒有藍圖如何號朝供應鏈夥伴跟你一起邁向未知?Leafer透過實務經驗與各國文獻梳理,協助企業找出了8種獲益模式來促進資源經濟價值最大化。
--------------
--------------
--------------
--------------

沒有創新商業模式就沒有淨零排放 以設計打造事半功倍的獲益來源

設計被譽為循環經濟的核心,也有人說80%的環境衝擊在設計階段就已經決定。然而你心裡對「設計」的理解可能跟真正活用設計創新的人有所不同。不過設計到底要如何協助循環轉型呢?把設計僅只用在「產品」的創新上就可以推進企業循環轉型嗎?這個答案是否定的,在Products that Last一書中作者已強調了以產品作為目標的商業模式無法讓材料價值保存,最多就只是減緩流失;「以互動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創新」才是循環設計真正的設計目標,其中秘密就在於透過設計創新,將材料的經濟價值最大化地被創造,而後才是在事先設計好的系統中一層一層的延緩其經濟價值,如此平衡後我們才能說,我們沒有浪費一分一毫的資源。
1
2
1

提高經濟價值的設計

探討要做什麼以及做給誰,選擇以最合適/少的資源,來滿足目標客戶的需求,少量生產來創造資源的最大經濟價值。
2

保留經濟價值的設計

以體驗為核心,打造一個使用者願意參與其中的互動系統;讓你的產品賣得出去也收的回來,每一次的使用都在攤體製造碳排。
資源經濟價值 = 0
別忘了,沒有人需要,再好的資源都是廢棄物;一但有人需要,垃圾也能變黃金;在循環設計中,我們的所有決策都來自於使用者的行為,使用者需不需要,願不願意返還,才是創新成功的關鍵。